查看原文
其他

王统照诗选

2017-11-14 王统照 星期一诗社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笔名息庐、容庐。现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2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英文系。1918年办《曙光》。1921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文学》月刊主编,开明书店编辑,暨南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山东省文化局局长。著有多部长篇小说。著有诗集《童心》、《夜行集》、《横吹集》、《江南曲》、《这时代》、《鹊华小集》、《王统照诗选》等。




推荐阅读:郑愁予 周伦佑 洛夫 痖弦 鲁迅 郭沫若 臧克家 贺敬之 刘大白 刘半农 徐玉诺 冯至 沈从文 朱英诞 周作人 流沙河 潘漠华 韦丛芜 邵燕祥 罗逢春 陈秀喜 李金发 朱湘 何其芳 周梦蝶 郭小川 沈尹默 闻一多 李广田 羊令野 钟鼎文 艾青 俞平伯 覃子豪 仓央嘉措 戴望舒 林徽因 徐志摩 卞之琳 海子 废名 穆旦1 穆旦2 顾城 席慕容 余光中 北岛 芒克 食指 臧棣 翟永明 韩东 余怒 杨黎 汤养宗 于坚 李少君 柏桦 谢冕 多多 张枣 东荡子 沈浩波 伊沙 昌耀 杨克 欧阳江河 纪弦 西川 余秀华 黄灿然 王家新 陈超 胡弦 徐俊国 李元胜




小诗


多年的秋灯之前,

一夕的温软之语,

如今随著飞尘散去,

不知那时的余音,

又落在谁的心里?




花影


花影瘦在架下,

人影瘦在墙里,

是三月的末日了,

独有个黄莺在枝上鸣著。




小的伴侣


瓶中的紫藤,

落了一茶杯的花片。

有个人病了,

只有个蜂儿在窗前伴他。

虽是香散了,

花也落了,

但这才是小的伴侣啊!




雪莱墓上


东风吹逗着柔草的红心,

西风咽没了夜莺的尖唱。

春与秋催送去多少时光,

他忘不了清波与银辉的荡漾。


墙外,金字塔尖顶塔住斜阳。(一)

墙里,长春藤蔓枝寂静生长。

一片飞花懒吻着轻蝶的垂翅,

花粉,蘸几点青痕霉化在墓石苔上。


安排一个热情诗人的幻境:远寺钟声;

小窗下少女织梦;绿芜上玫瑰娇红;

野外杉松低吹着凄清的笙簧;

黄昏后,筛落的月影曳动轻轻。


“心中心”(二),安眠后当不曾感到落寞?

一位叛逆的少年他早等待在那个角落(三)。

左面有老朋友永久的居室,

在生命里,那个心与诗人的合成一颗(四)。

“对于他没曾有一点点的损伤,

忍受着大海的变化,从此更丰饶、奇异。”(五)

墓石上永留的诗句耐人寻思,

墓石下的幽魂也应有一声合意的叹息?


诗的热情燃烧着人间一切。

教义的铁箍,自由锁炼,

欲的假面,黑暗中的魔法,

是少年都应分在健步下踏践。


他们听见了你的名字(自由)的光荣欢乐。

  正在清晨新生的明辉上,

  超出了地面的群山,

从一个个的峰尖跳过。(六)


“不为将来恐怖,也不为过去悲苦,”

  长笑着有“当前”的挣扎,

  拏得住时间中变化的光华,

趁气力撒一把金彩地飞雨。


美丽,庄严,强力,这里有活跃的人生!

  一串明珠找不出缺陷,污点,

  在窟洞里也能照穿黑暗,

人生!──逃出窟洞,纔可见一天晴明。


爱与智能,双只蹑逐着诗人的身影,

  挣脱了生活枷锁;热望着过去光荣。

  是思想争斗的前峰,曾不回头,

把被热血洗过的标枪投在沙中。


“水在飞流,冰雹掷击,

电光闪耀,雪浪跳舞──

     离开罢!

旋风怒吼,雷声虩虩,

森林摇动,寺钟响起──

     离开前来罢!”(七)


“去罢;离开了你,我的祖国。

那里,到处是吃人者奏着凯歌,

我们一时撕不开伪善的网罗,

过海去,任凭着生命的飘泊。


“南方──碧滟滟远通的海波,曾经

因战斗血染过的山,河。古城里

阳光温丽,──阳光下开放着

争自由的芬芳花萼。”


生命,他明白那终是一片雕落的秋叶,

可要在秋风蹈里,眩耀着

春之艳丽,夏之绿缛,──不灭的光洁;

纔能写出生命永恒的诗节。


司排资亚的水面,一夜间

被悲剧的尾声掉换了颜色。(八)

漩浪依然为自由前进,

碧花泡沫激起了一个美发诗身。


去罢!

生命旋律与雄壮的海乐合拍。

去罢!

是那里晨钟远引着自由的灵魂。

抱一颗沸腾心,还让它埋在故国,

大海,明月,永伴着那一点沸腾的光辉。


我默立在卧碑前一阵怅惘!

看西方一攒树顶拖上一卷苍茫。


没带来一首挽歌,一束花朵,

争自由的精神,永耀着──金色里一团霞光。

墙外,金字塔尖顶搭住斜阳,

墙里,长春藤静静地生长。

守坟园的少年草径上嘤嘤低唱,

“这是一个没心诗人化骨的荒场。”


注:

(一)距雪莱埋骨的坟园不远,有一砖砌的金字塔式的建筑物,乃纪元前罗马将军

  赛司提亚司(Cestius)的大坟。

(二)雪莱墓石上第一行字的刻字。

(三);英国诗人克茨亦埋于此坟园中,他比雪莱早死一年。

(四)雪莱墓左侧是雪莱友人楚劳耐(E。J。Trelawny)的墓,他在一八八一年死于

  英国。他的墓石上刻着──不要让他们的骨头分开,因为在生命中他们的两

  颗心合而为一。

(五)雪莱墓上刻着莎士比亚戏剧“风暴”中的成语。

(六)略取雪莱诗的语意。

(七)略取雪莱诗的语意。

(八)雪莱于一八二二年溺死于司排资亚(Sepzia)。




微雨中的山游


当我们正下山来;

槭槭的树声,已在静中响了,

迷蒙如飞丝的细雨,也织在淡云之下。

羊声曼长地在山头叫着,

拾松子的妇人,也疲倦的回来。

我们行着,只是慢慢地走在碎石的斜坡上面。

看啊!

疏林中春末的翠影,

为将落的日光微耀。

纷披的叶子,被雨丝洗濯着,更见清丽。

四围的大气,都似在雪中浴过。

向回望高塔的铎铃,似乎轻松的摇动,

但是声太弱了,

我们却再声不见牠说的甚么。


漫空中如画成的奇丽的景色,

越显得出自然的微妙。

斜飞禅翼的燕子斜飞地从雨中掠过。

牠们也知道春去了吗?


下望呀!

烟雾弥漫的都城已经都埋在暗光布满的云幕里。

羊群已归去了,

拾松子的妇人大约是已回了她的茅屋。

我们也来在山前的平坡里,

听了音乐般的雨中的流泉声,

只恋恋地不忍走去!




又一度听见秋虫


    一


又一度听见秋虫,──

是否还紧追着旅人的秋梦?

调一曲初凉夜的秋音,

万落千村响动战伐的金风。


    二


这世代里叫不出小儿女的怨情;

诗人肺腑不再被凄凉乐音引动,

他情愿正看白骨上那一点流萤,

──一点爝火,迸跃出光丽的真诚!


    三


密云下到处奔驰着风霆,

为震醒“供人食料”的苍生。

城市,郊原,夜夜里烦冤鬼哭,

悲壮的音从人间惊破幽冥!


    四


谁曾向毒热的“夏日”低头爱慕,

谁曾为秋气萧瑟战栗吞声?

您不必空挥着忧心的涕泪,

秋来,无根的百草应分凋零。


    五


悠悠么,耐不住这惨冷的长夜,

捧一把小心期待着风霆后的空明。

江头,阔野,高空,看多少铁手厮拼,

谁有生命的余力徒念着凄清?


    六


这正当时序成熟的壮盛,

荡漾起“秋肃”传音,心底永生。

战士为仇敌备下了“未归箭”,

暗夜里等他们自碰飞锋。


    七


又一度听见秋虫,

是否还紧追着旅人的秋梦?

有多少“万窍”惊鸣,

高壮,清肃,压住草下的和应。


    八


调一曲初凉夜的秋音,

万落千村齐响动战伐的金风!

听秋音要彻底的悲壮,

谁有生命的余力徒念着凄清?


注(一)《新序》:曰:“楚王载繁弱之弓,忘归之矢,以射随兕于梦也。”


1938




铁匠铺中


一个星,两个星,无数明丽的火星。

一锤影,两锤影,无数快重的锤影。

来呀,大家齐用力,

咱们要使这铁火碰动!


一只手,两只手,无数粗硬的黑手。

一阵风,两阵风,无数呼动的风阵。

来呀,大家齐用力,

咱们先要忍住这火热的苦闷。

一个星,一锤影;一只手,一阵风;

无数的星,无数的锤影;

无数的手,无数的风阵。

来呀,大家齐用力,

在这里是生活的紧奋!




王统照是五四运动的儿子。五四的时代潮流,造就了王统照。没有五四,就没有包括他在内的一代学者文人。五四是王统照发展的动力和起点。五四,又是中国唯一的青春时代。青春气象,是五四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五四所造就的一代文人学者最鲜明的精神特征、气质风度,也是王统照个性气质最引人注目的总体风貌,在五四前后就尤其明显,尤其充分。他出生于鲁中的诸城相州,那里的自然环境是平平的,既无高山大川,又非交通枢纽。王家虽云相州首富,也不过田多粮足的一户“土财主”,既非似海侯门,又无名士风流。出生于这样家庭的子弟,或者坐吃山空,或者沦落为纨绔子弟。而王统照却能鹤立鸡群般地崛起,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诗人,这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以外,首先是与五四运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1913年,16岁的王统照初次见到鲁迅的小说《怀旧》,即因其与旧小说的明显不同而深为佩服。1916年,尚在中学读书的王统照即致函创办刚一年有余的《新青年》杂志,热情赞扬该刊以“宏旨精论”宣传“新学问、新知识”,而为“先知先觉”的一代青年所必读。《新青年》编者得函后如闻空谷足印,即刻发表并加按语,以为这应看作是“中国未必沦亡”的征兆。以新学问新知识拯救中国出于沦亡的热情的决心,缩短着也融化着上海与济南之间的时空阻隔,把这一班最先觉醒的时代少年的心,维系成一团明净温馨、充溢着理想光华的动人火焰!向往和诱引的合力,推动着王统照中学刚毕业即赴北京深造,就读于中国大学外国文学系。甫入京华,如鱼得水,他迅速地作为《狂人日记》最早最热心的读者,置身于已经用大字写进历史的示威天安门、火烧赵家楼的时代大潮之中。他读的是外国文学系,更热心的却是编刊物(如《中国大学学报》、《曙光》、《晨光》、《自由周刊》、《文学旬刊》等),搞创作(有诗,有散文,有杂文,有评论,更多的自然是小说),译介西方哲学艺术,发起组织文学社团(先是“文学研究会”十二位发起人之一,后是“晨光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他是在以何等的热情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运动呵!据不完全统计,从1919年到1921年,他先后发表了论文14篇,翻译(包括诗歌、小说、戏剧)24篇,诗120余首,创作短篇小说23篇,其他杂文、书信、散文等20余篇。他钦佩、敬仰鲁迅的思想和创作,他同文学研究会的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等是至交,他为瞿秋白赴苏联采访送行,他去周作人的寓所拜访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他与徐志摩陪同印度“诗圣”泰戈尔到济南讲演,他同几乎被历史的尘埃淹没的五四诗人刘延陵书札往还,讨论中国第一个以《诗》命名的杂志的创办,他关注着素昧平生的文学青年李健吾的成长的艰难……,几乎没有那一个文化领域中看不到他忙碌的身影,没有那一个新文化人的重要聚会中看不到他热情的面容。他在五四的氛围中迅速地成长,他在时代的激发下喷吐的光和热,使时代的火炬燃烧得更加炽热。




推荐阅读:宇舒 杨献平 熊焱 李南 弥赛亚 年微漾 何言宏 杨庆祥 海上 彭一田 顾北 小西 梁文昆 丛小桦 李浔 夏汉 世宾 浪子 谢冠华 李荼 博尔赫斯1 博尔赫斯2 陈巨飞 胭脂小马 亚拉河 毛子 广子 衣米一 衣米妮子 纠以 依尔福 江野 玩偶 陈仲义 飞廉 波希米亚人 泉子 风荷 飞廉 马力 蒋静米 赵卡 窗户 余小蛮 张二棍 东樵 朵渔 曹五木 熊平 南京小草 朱周斌 宋炜 阿信 津渡 陈克 夕染 刘郎 旺忘望 李敢 难道 西渡 何三坡 王之峰




星期一诗社

微信xu_zhi_ting 邮箱xzt886@vip.qq.com QQ群589878064

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xqyss/

部落:https://buluo.qq.com/p/barindex.html?bid=3462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